送长史李少府入蜀
韩翃〔唐代〕
行行独出故关迟,南望千山无道期。
见舞巴童应暂笑,闻歌蜀道又堪悲。
孤城晚闭清江上,匹马寒嘶白露时。
别后此心君自见,山中何事不相思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独自一人缓缓地走出了故乡的城门,向南望去,千山万岭绵延不尽。
看见跳舞的巴地儿童,应该会暂时展露笑颜;但一听到蜀道的歌曲,又被勾起无限悲思。
夕阳西下,孤独的城池在清江之上渐渐关上城门,寒冷的白露时节,孤马嘶鸣。
分别之后,你我之间的心意自能明了;在这山中,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让我们思念彼此呢?
注释
巴童:巴渝之童,善歌舞。
创作背景
《送长史李少府入蜀》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送别诗。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(742-756年),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当时正值盛唐时期,国家富强,经济繁荣,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。在这个时期,韩翃作为宫廷文人,经常受到皇帝的召见和赏识。他与皇帝关系密切,曾两次担任中书舍人,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。然而,他并非一帆风顺。在他任职期间,曾因犯错误而被降为散官,但很快又被任命为襄阳刺史。这次被任命为长史李少府的僚属,也是他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,入蜀对于官员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职务调动,因为四川地区富饶而偏远,往往是朝廷贬谪或任命官员的地方。因此,韩翃在送别李少府时,一方面表达了对友人的
简析
这是一首送别诗,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去的伤感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之情。首联描绘了友人离别的场景,通过“行行”“独出”“故关迟”等词表现出友人离去的孤独和无奈,而“南望千山无尽期”则暗示了这次离别或许意味着长久的分离。颔联则表现了作者对于友人前路的不安与担忧。其中“见舞巴童应暂笑”表示尽管友人即将面临重重困难,但仍希望他能暂时抛开烦恼,而“闻歌蜀道又堪悲”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前路艰险的担忧。颈联描绘了友人即将抵达的目的地景象,通过“孤城晚闭”“匹马寒嘶”“白露时”等词渲染出阴郁的氛围。尾联则表现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去的伤心以及对于友人的深切关爱。表示无论友人在何处,作者都会时刻思念着他。
韩翃
韩翃,唐代诗人。字君平,南阳(今河南南阳)人。是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。天宝13年(754)考中进士,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,后随侯希逸回朝,闲居长安十年。建中年间,因作《寒食》诗被唐德宗所赏识,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。韩翃诗笔法轻巧,写景别致,在当时传诵很广。 170篇诗文 36条名句
寄李儋元锡
韦应物〔唐代〕
去年花里逢君别,今日花开又一年。(又一年 一作:已一年)
世事茫茫难自料,春愁黯黯独成眠。
身多疾病思田里,邑有流亡愧俸钱。
闻道欲来相问讯,西楼望月几回圆。
梁甫吟
李白〔唐代〕
长啸梁甫吟,何时见阳春?
君不见,朝歌屠叟辞棘津,八十西来钓渭滨。
宁羞白发照清水,逢时壮气思经纶。
广张三千六百钓,风期暗与文王亲。
大贤虎变愚不测,当年颇似寻常人。
君不见,高阳酒徒起草中,长揖山东隆准公。
入门不拜逞雄辩,两女辍洗来趋风。
东下齐城七十二,指挥楚汉如旋蓬。
狂客落魄尚如此,何况壮士当群雄!
我欲攀龙见明主,雷公砰訇震天鼓。
帝旁投壶多玉女,三时大笑开电光,倏烁晦冥起风雨。
阊阖九门不可通,以额扣关阍者怒。
白日不照吾精诚,杞国无事忧天倾。
猰貐磨牙竞人肉,驺虞不折生草茎。
手接飞猱搏雕虎,侧足焦原未言苦。
智者可卷愚者豪,世人见我轻鸿毛。
力排南山三壮士,齐相杀之费二桃。
吴楚弄兵无剧孟,亚夫咍尔为徒劳。
梁甫吟,声正悲。
张公两龙剑,神物合有时。
风云感会起屠钓,大人臲屼当安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