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园十三首·其三
李贺〔唐代〕
竹里缲丝挑网车,青蝉独噪日光斜。
桃胶迎夏香琥珀,自课越佣能种瓜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竹荫下,妇女们转动缫车煮茧抽丝,头顶上青蝉儿噪鸣,直到太阳偏西。
桃胶像琥珀,散发着清香迎接夏日,我亲自督率越籍佣工,把瓜儿种植。
注释
缲丝:茧入沸水,以抽蚕丝。
青蝉:《尔雅》注云:“蝉小而青色,亦名茅蜩。”
桃胶:桃脂,夏初凝结,色如琥珀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彭定求 等.全唐诗(上)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975
2、
徐传武.李贺诗集译注.济南:山东教育出版社,1992:90-106
3、
冯浩非 徐传武.李贺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1:55-61
4、
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287-289
创作背景
李贺组诗《南园十三首》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,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,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(813年)至十一年(816年)之间。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冯浩非 徐传武.李贺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1:55-61
2、
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287-289
简析
《南园十三首·其三》是一首七言绝句,写村居劳动场景。在竹林间,有人正在缲丝,旁边是挑着网车的景象,青蝉在斜阳下独自鸣叫,增添了几分静谧;同时,桃树上流下的桃胶在夏日里散发着琥珀般的香气,诗人则指导着越地的佣人种植瓜果。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,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和谐与美好,既展现出劳动的辛勤,也充溢着自然的宁静,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。
李贺
李贺(约公元790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“长吉体”诗歌的开创者,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”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。元和十一年(816年),强撑病躯,回到昌谷故居,整理所存诗作,不久病卒,时年二十七岁(一说二十四岁)。 253篇诗文 664条名句
黔之驴
柳宗元〔唐代〕
黔无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。至则无可用,放之山下。虎见之,庞然大物也,以为神,蔽林间窥之。稍出近之,慭慭然,莫相知。
他日,驴一鸣,虎大骇,远遁;以为且噬己也,甚恐。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;益习其声,又近出前后,终不敢搏。稍近,益狎,荡倚冲冒。驴不胜怒,蹄之。虎因喜,计之曰:“技止此耳!”因跳踉大,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
噫!形之庞也类有德,声之宏也类有能。向不出其技,虎虽猛,疑畏,卒不敢取。今若是焉,悲夫!
春中田园作
王维〔唐代〕
屋上春鸠鸣,村边杏花白。
持斧伐远扬,荷锄觇泉脉。
归燕识故巢,旧人看新历。
临觞忽不御,惆怅远行客。
咏怀古迹五首·其一
杜甫〔唐代〕
支离东北风尘际,漂泊西南天地间。
三峡楼台淹日月,五溪衣服共云山。
羯胡事主终无赖,词客哀时且未还。
庾信平生最萧瑟,暮年诗赋动江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