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缕曲·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
梁启超〔近现代〕
丁未五月归国,旋复东渡,却寄依上诸子。
瀚海飘流燕,乍归来、依依难认,旧家庭院。惟有年时斜俦在,一例差池双剪。相对向、斜阳凄怨。欲诉奇愁无可诉,算兴亡、已惯司空见。忍抛得,泪如线。
故巢似与人留恋。最多情、欲黏还坠,落泥片片。我自殷勤衔来补,珍重断红犹软。又生恐、重帘不卷。十二曲阑春寂寂,隔蓬山、何处窥人面?休更问,恨深浅。
注释
丁未:光绪三十三年(1907)。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失败后,逃往日本。越九年(丁未)归国,其时国事日非。次年(1908)再度东渡,是年光绪帝病死。
瀚海:浩瀚的海。
俦:同辈之人。
差池双剪:燕尾如剪。《诗》:“燕燕于飞,差池其羽。”
已惯司空见:即司空见惯。
断红:指落花。
十二曲阑:《阑通栏》。费氏宫词:“锁声金掣閤门环,帘卷真珠十二栏。”
蓬山:即蓬莱,神山名。
简析
词人以瀚海飘流燕自喻,抒发对国事的感慨。词的上片“依依难认,旧家庭院”,写词人东渡归来时心情。“年时芳俦”至“泪如线”写当年变法同伴象“差池双剪”的燕子,“相对向”无限凄怨;下片抒发感慨,含蓄蕴藉,语意双关。全词以燕子的视角,巧妙地融合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,传达了词人对故国、旧家的深深眷恋与无法挽回的哀痛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
送别
李叔同〔近现代〕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一壶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。
神蛇显灵
佚名〔近现代〕
赣之鄙,有一媪,年且七旬,其生肖值蛇。清明前夕,辍耕反室,见几下有蛇,色褐,长二尺许,卷缩不动。 媪念莫非佳节时蛇来显灵?遂奉以为神,焚香点烛,叩拜甚虔。酉时,媪怀之出户,欲放生。岂知蛇因暖而甦,啮媪臂。媪始觉痛,旋少肿,既而剧痛不堪,呼里人救。里人车载就医,断臂乃已。呜呼!蛇未福媪,反为其害,乃咎由自取也。